由于改造的机房建筑大都是普通的商用楼宇,其均布活荷载仅有300kg/m2左右的荷载,而服务器机房的平均重量大于400kg/m2,因此改造工程机房服务器机柜区域的建筑结构必须进行加固。在承重加固结构改造方面,我们有着丰富的工程设计和工程实践的经验。 以下是某机房加固设计的过程分析:
图1 机房规划平面图
数据机房所在楼为框架结构,这种结构以钢筋混凝土浇注的柱和梁构成整幢楼房的基本框架,在梁上铺设(或浇注)楼板,楼板或梁上建隔墙,从而完成整个楼房的建造。楼房内所受的力一般经过“楼板→(次梁)→主梁→柱”的路线传至地面。根据上图的平面布局规划,对必须加固的区域进行设备重量统计。
单台机柜重量统计:
IDC 机房机架、服务器重量
|
名 称
|
尺寸(mm)
|
重量(KG)
|
每架安装数量
|
总重
|
备注
|
机架
|
2200x600x1100
|
168
|
|
168
|
含隔板重量
|
服务器
|
4U
|
40
|
8
|
320
|
按每个机柜安装8台4U服务器计算
|
合计:
|
488
|
|
服务器机房总重量统计:
序
|
项目
|
重量(kg)
|
数量
|
总重(kg)
|
1
|
电池+电池架
|
30
|
128
|
3840
|
2
|
UPS
|
750
|
2
|
1500
|
3
|
服务器机柜
|
488
|
30
|
14640
|
4
|
消防气瓶
|
200
|
1
|
200
|
5
|
空调
|
640
|
2
|
1280
|
6
|
线缆、地板等
|
600
|
1
|
600
|
7
|
总重量
|
|
|
22060.00
|
8
|
服务器机房面积
|
|
|
68.89
|
9
|
平均承重(kg/m2)
|
|
|
320.22
|
从以上数据计算,本期工程要求承重负荷需满足:服务器区≥400kg/m2,机房在进行承重加固后,在楼板承重达到荷载要求后才能安装。
加固技术的发展过程
混凝土修复技术已应用了几个世纪,由于修复和维护馈散基础结构需要的增加,到今天它已逐步演变成一门复杂科学。混凝土修复工程技术不仅针对旧的结构,也包括新的结构。随着加固技术和材料的不断更新,到目前为止形成了多种多样的方法:
钢筋混凝土增厚法 即在原结构上再浇铸一定厚度的钢筋混凝土。该方法与混凝土结构有同样悠久的历史。补强物应牢固地束缚在已存混凝土上使它们成为一体———复合体系。尽管工艺相对简单,经济效益较好,但是仍存在预埋钢筋腐蚀和混凝土损坏的缺点。
后张拉技术 后张拉技术在克服实际结构中出现的过度的和无法预计的挠度变形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这种方法用于增强混凝土结构以承受更多的负载。后张拉技术优点包括优良的结构设计能力,在结构寿命期间的可检验能力,钢筋束、股钢的可替换能力。但存在对腐蚀、火和破坏性行为易损性的弱点。
粘钢加固技术 钢板固定加固方法十分简单,钢板或其它钢构件通过环氧树脂胶结在混凝土表面形成一种三相即混凝土—胶—钢复合体系。已经证明钢板固定于受张混凝土梁的表面可使抗挠曲能力增加,同时使挠曲刚度增加,并导致与之有联系的挠度和裂纹的降低和减少。钢板加固技术涉及到重量限制,复杂外形成型困难以及腐蚀问题。
纤维增强塑料( FRP)加固技术 使用FRP加固的优点在于其具有优良的耐化学酸、碱等耐腐蚀能力,高抗拉强度,不增加结构自重,易操作,能对结构的不同部位和不同环境下的结构进行施工、工期极短,极小限度影响结构的使用等优点,但造价高也成为其应用的一道障碍。
转移平摊重量技术 使用散力架、槽钢、钢板将集中的重量转移平摊到周围楼板、梁或立柱,减少小范围内楼板过于集中的重量,常用方法是将重量尽量转移到次梁、主梁或立柱上。此种方法适用在重量相对集中的数据机房,优点是施工相对简单。
本工程我们选用转移平摊重量技术对机房进行结构加固。
机房加固方案
机房分为服务器机房与网络机房,本次需要对服务器机房进行加固。
加固方案说明:
1、本工程服务器机柜、UPS及电池组底部需安装槽钢底座,网络配线机柜和配电柜需要安装角钢底座。
2、主散力架平铺于地面上,安装位置与服务器机房建筑主梁、次梁位置一致。
3、服务器机柜散力架固定于主散力架上方,共有6根,每列机柜2根,2根间的宽度1100mm。
4、在机柜散力架上方制作机柜底座,用5#角钢焊接制作。
5、机柜用螺栓固定在机柜底座上方。
6、加固后重量的转移和分摊的主要顺序:服务器机柜→机柜散力架→主散力架→主梁与次梁→立柱,主要重量将由梁和柱承担,楼板的承重降低。
以上由河北长信加固工作人员整理, 选择河北长信加固公司,找到合适的加固方法,一定可以让房屋焕发新面貌,增值百倍!如有房屋加固相关技术疑问或业务,欢迎来我司洽谈,我公司将提供免费技术答疑和现场勘查,专业为您解答排忧。
联系电话:18633927766
推荐阅读:房屋结构加固设计使用寿命如何确定?
结构加固设计方法总结
|